今天,一篇題為《華大癌變》的文章對產前無創DNA檢測提出了若干疑問,該文得到了很多人,尤其是準父母的關注。
唐篩原本就是產前檢查中較為牽動人神經的一項,如果結果是高風險或本身是高齡產婦,下一步檢查的選擇很容易令人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。
確實,無創DNA檢查和羊水穿刺有各自的優缺點和適應情況,很難兩全其美。希望今天果殼AI帶來的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更全面地了解這兩種檢查,在有需要時能權衡各方面因素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懷孕以后,要做很多檢查,其中比較“隆重”的,也就是最牽動準爸媽神經的,包括糖耐量測試、唐篩、大排畸等等。
很多人對唐篩充滿疑惑,認為“查來查去也只是個概率,沒必要做”,或者在查出高風險后,不知道下一步檢查如何選擇。唐篩只能給出概率,那么,進一步的無創DNA檢查和羊水穿刺到底要怎么選呢?
唐篩只能給出幾率
唐氏綜合征是一種染色體疾病。具體來說就是21號染色體不是正常的2條,而是3條了。唐篩,即唐氏綜合征篩查,實際上包括一系列檢查,每項篩查本身不足以給出確定的結論,綜合起來才有意義。不過即使綜合起來,也不能告訴你是否懷了唐氏兒,而是只能給出懷了唐氏兒的幾率。
21-三體綜合癥患者的核型:第21對染色體的三體變異現象|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
首先是12周前后的頸后透明帶厚度測量,這個值(就是NT)對判斷是否唐氏兒有參考作用,但準確率低而漏檢率太高,以至于獨看這一個值完全沒法做判斷。
16周前后的產檢就復雜了,也是多數人疑問的所在。要抽血,分離血清,測量里面甲胎蛋白(MSAFP)、絨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以及游離雌三醇(uE3)的濃度,結合孕周、年齡、體重等,計算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危險系數。它們的組合和意義大概是這樣的:
從表里可以看出,除了唐氏綜合征,三個標志物濃度的高低組合,至少還能告訴我們18三體綜合征和神經管畸形的風險。
大家為什么總說高齡產婦危險呢?計算懷唐氏兒概率時,除了標志物的具體數值,幾乎同等重要的是影響這些數值的因素。“權重”最大的當數準媽媽年齡,懷唐氏兒的概率隨著孕婦年齡增加而顯著增加,20歲只有1/1450,30歲大概1/1000,而過了40歲,比例就有點令人害怕了,會達到1/100以上。也就是說,40歲和30歲的準媽媽測量出完全一樣的標志物濃度,40歲可能被判為高危,30歲的就當了分母。
醫療上,人為劃定了35歲的界限。35歲之前(指預產期時不滿35周歲),通過上述方法推算得出懷唐氏兒的風險為低風險,就不用繼續檢查;如果風險超過閾值,就要進一步做針對性的測試。但35歲之后,這個計算變得非常不準確。所以唐篩直接略去,因為結果不管高低風險都沒有參考價值,只能更直接地進行檢測。
進一步的檢測,一個選擇是羊水穿刺,一個是無創胎兒DNA檢查。
無創DNA檢查省事安全
但準確率仍低于羊穿
無創DNA檢查的是媽媽外周血里的游離胎兒DNA,孕周滿12周就可以做,只檢查21三體、18三體、13三體綜合征三種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。但這三種是最主要的染色體畸形,尚且是小概率事件,其他相對來說概率就更小。
無創DNA檢查的是媽媽外周血里的游離胎兒DNA | 正版素材來源:圖蟲創意
胎兒和母親雖然是相對獨立的存在,但由于有胎盤的銜接,胎兒的一些游離DNA也會散布到母親體內,基本上從懷孕7周就可以檢測出來,后來逐漸增加。不過即使增加了,也需要取10毫升血才夠。
這10毫升血里有很多完整的母親的血細胞,需要加入甲醛把這些細胞固定了,以免它們破了釋放出更多搗亂的母親DNA。怎么區分靜脈血里的DNA哪個是母親的哪個是胎兒的呢?靠長短。胎兒的DNA更短,按照長短,就能獲得很高比例的胎兒游離DNA了。
然后就是測序和計算,看21號、18號、13號染色體的目標片段中,來自父親和母親的比例是不是正常的1:1。如果是三體染色體,則會得到2:1的結果。
想通了原理,也更可以理解為什么無創DNA檢測的難度更大、檢測的正確率也同羊水穿刺仍有差距。羊水穿刺是取胎兒釋放到羊水中的組織和細胞,然后再檢查里面的胎兒DNA,不僅量大而且完整,自然比DNA小片段的操作更容易。
無創DNA檢查比較昂貴,但仍然只是一種篩查方法,無法確診。如果結果是陽性,需要進一步通過羊水穿刺和染色體核型分析來確診。
除了假陽性,這種檢查也存在小概率的漏檢可能,所以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,還是直接做羊穿更安心。
羊穿是確診的金標準
羊水穿刺檢查能收集胎兒的全部染色體進行遺傳學分析,是目前唐氏綜合征最準確的檢查方法。
在超聲波的幫助下,用針頭穿過準媽媽的肚皮,一直探到子宮里,躲開寶寶,取出些羊水,從里面把胎兒的細胞分離出來,就可以直接看有沒有哪條染色體不對勁。媽媽的創口一般一兩天就痊愈。
羊水穿刺示意圖| BruceBlaus/Wikimedia Commons
但也可想而知,畢竟要把針扎進去,在很少的情況下,可能造成早產或者流產。
這里還有一個誤解。我們經常聽說羊穿的流產率是1/200,實際上這是20世紀70年代的數據。2006年一項在美國進行的統計顯示,沒做羊穿的準媽媽組,24周前自然流產率是0.94%,而做羊穿的準媽媽組自然流產率是1%。這么一比較,羊穿造成的自然流產率為0.06%。
無創和羊穿,到底怎么選?
面對一個即將誕生的小寶貝,面對可能成為全家人的希望和歡喜源泉的新生命,我們總是希望能得到一個“萬全之策”。
很可惜,由于目前對生命科學理解的局限,在科學范圍里,我們只能盡量接近完美、做到最好,卻始終無法給出百分百的承諾。
就像35周歲以上的孕婦,在“生死”層面上,無創當然是百分百安全;然而安全的代價是準確性的下降。拋開廠商聲稱的99.9%不論,無創畢竟只能檢測出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;而羊穿不僅能檢測染色體的數量,還能檢測染色體的質量,準確性高了許多。
等待做產前檢查的準媽媽| 正版素材來源:圖蟲創意
染色體疾病被無創檢查漏診是小概率事件,羊穿發生危險失去寶寶也是小概率事件,兩條路沒有哪條更容易一些的時候,怎么選?
首先要看是否有其他因素影響這個天平。比如B超也是無創的影像學檢查,而且現在準確率越來越高,如果B超提示異常,那可能就需要更積極一點的處理。
所有的醫療行為,都是為了幫助客戶(患者)達成心愿。所以,醫生只能告知風險,幫助你下定決心:有家庭覺得胎兒極其寶貴,難以接受任何可能導致流產的行為;有家庭覺得病兒撫養壓力大,一定要健康,要優生優育。
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,都是醫療倫理上允許的,并且醫生會盡力幫助你降低風險,達成心愿。而即便走向不開心的結果,也不要怪罪自己或醫生:運氣不好,和這個寶寶沒有緣份,休養身體重新出發,下一次會好的。
作者:桔子徐蘊蕓
編輯:odette
一個AI
新科技的進步給了媽媽更多的選擇,但選擇也會帶來更多苦惱,而且舊的數據也會過時。比如經常被提到、也常在基因檢測公司網頁上出現的羊水穿刺流產率0.5%-1%的數據,就過時了,現在的技術已經把它降低到了原來的十分之一。
醫療決策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但是請記住,沒有任何東西能替代你和你的醫生之間的充分溝通。考慮好自己的需求,醫生會幫助你的。